不管写什么东西,感觉开笔是最难的。论文也是如此。不过论文是学术的,算是可以东拼西凑出一些客观的理论和典型的案例,结合我们努力淘来的一堆冰冷的数据,缝补出一篇还算能看的过去的研究报告。写到最后,就差一篇致谢摆在面前。致谢,最忘不了的还是当年高中老师念给我们听的那篇,黄国平的《致谢》。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这句话我始终忘不掉。

只是没想到我的《致谢》也来的这么快,也只有写到这里的时候才想去回头看看这篇快四万字的论文背后是怎样的一篇旅程。从漏洞百出的方案,到拿出一篇还算得上能看的结项论文,立项的时候画的饼花了一年勉勉强强在结项的时候勉强填上,只剩下答辩能否通过的悬念了。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做大创呢?查资料、跑农村、做问卷、搞数据……说不上是轻松。高中毕业在志愿表上写满了农学林学,哪怕考上的大学与心爱的专业错过也拼尽全力和农业搭上线,一定是想补一补遗憾的漏洞,才下定决心做点成绩出来吧?

然而我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非常感谢项目指导老师王✕✕老师,王老师愿意接受我的项目,简直是我最大的激励!王老师非常耐心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在我们项目选题、开题、项目实施、论文撰写与修改、投稿等环节给予了大量帮助,是推着我不断往前的动力。

也感谢贾✕✕、陈✕✕、张✕✕、张✕✕。大家一起合作,在学习的道路上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这一年来,我们一起前往农村开展调查、积极探究项目问题、共同撰写相关论文,将化为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

感谢立项答辩的各位评委老师,评委老师的批评与建议让我看清我们的研究目标,再次明确了项目的研究方向。感谢经济管理学院刘✕老师、曲✕✕老师,感谢两位老师带领我们前往农村实地调研,并为我们项目提出相关意见,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给予我们很大启发!感谢经济管理学院田✕✕老师,田老师在数据分析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解决了数据分析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感谢水利工程学院申✕✕老师,申老师为我们提供了部分农业种植相关知识,弥补我们知识上的不足,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感谢我们的同学与朋友,你们对项目的关心、帮助与鼓励,让我们能够在这个项目上坚持走下去。感谢我们的父母,父母的默默的关心、理解和资金支持让我们最终顺利完成项目!

感谢✕✕✕✕✕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让我能够在本科阶段初步接触学术项目,实现我的科研梦想。再回头,再读高中时候那句写进我心头的话:“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我想,这个缝缝补补的项目的结束,也许是新的旅程的开始。愿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前进,无限进步,能够用自己的勇气去面对未来更为复杂的社会局面和挑战,能够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如果真的能做出什么贡献,那真的是赚了。

最后,由衷地感谢参与结项评审答辩的各位老师,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大学第一次参与学术研究,虽然是大创,但是也确实是最重要、最珍贵的经历了。于是我简单写了一篇致谢,碍于隐私,很多内容只能✕✕替代,望读者谅解!